近年来,我国以风电、光伏发电为代表的新能源发展成效显著,装机规模稳居全球首位,发电量占比稳步提升,成本快速下降,已基本进入平价无补贴发展的新阶段。同时,新能源开发利用仍存在电力系统对大规模高比例新能源接网和消纳的适应性不足、土地资源约束明显等制约因素。要实现到2030年风电、太阳能发电总装机容量达到12亿千瓦以上的目标,加快构建清洁低碳、安全高效的能源体系,统筹发展和安全,坚持先立后破、通盘谋划,更好发挥新能源在能源保供增供方面的作用,助力扎实做好碳达峰、碳中和工作。
江行智能联合创始人 邵俊松
经过过去几年大电网的建设,大规模新能源接入区域,新能源并网问题基本得到了有效解决。新能源弃光弃风率得到了显著降低,新能源发电量和发电功率占比明显提高。但是随着而来的,新能源的波动性对电网进行带来的冲击越来越大。另一方面,随着新能源装机向配电网延伸,配电网中新能源的渗透率屡创新高,但是配电网建设投入还没有大电网建设那么多,因此配电侧对高渗透的新能源接入还有很多尚待解决的问题。
新能源接入配电网难点是配电网设计开始即不是按有源配电网设计;新能源发电有强波动性和区域趋同性特点,对配电网供电进行造成较大威胁;用电负荷和分布式新能源发电的峰谷差不一致,进一步加大了电网功率的波动性和配电容量的高需求。
提高配电网接纳新能源并网能力需要从几方面入手:
第一方面
从配电网基础建设开始,投入资金在规划开始即考虑有源高渗透配电网的建设和改造,并在建设改造过程中不断引入各类智能化设备,建设智能配电网。
第二方面
从运行角度入手,进一步完善配网侧新型智能控制手段,将负荷和分布式电源管理起来,在极端时刻,能充分发挥需求响应,有序用电和分布式电源AGC/AVC控制的作用。
第三方面
通过各种方式引导分布式储能及协同控制技术的建设,充分发挥好分布式储能这个大号充电宝在新能源高渗透配电网中能量和功率的蓄水池作用,增加配电网在容量和电量方面的弹性,形成具有一定投资回报收益的解决配电侧高渗透电源并网问题的基础建设方案。
第四方面
引入新型电网理论,建设全新基础架构,构建微电网、直流配电网等具有稳定运行和隔绝波动模式的新型配电网,从而提升新能源接入能力。
随着新能源发电的国家补贴退出,新能源发电从需要政策扶持到具有一定竞争优势,吸引了越来越多的资本进入。但是新能源发电的无序波动性特点决定了电力系统中需要提供相关的缓冲支撑,无论是储能,新型负荷控制手段,还是火水风光发电互补等措施,都是这种缓冲支撑的体现形式。但是另一方面,新能源发电又具有绿色环保低碳的特点。因此需要建立一个更市场化机制的新能源发电电价形成体系,一方面体现商品利用价值,另一方面体现其绿色环保特性。
新能源参与电力市场化交易必然对现有市场带来一定冲击,会加大电价的波动价差和波动的无序性。允许新能源发电和用户直接交易,对配电侧来说,除了现有的自发自用余电上网的模式外,还会带来隔墙售电的新交易模式,在给新能源发电带来更高收益,吸引资金进入这个市场的同时,也会加剧电力市场的博弈。因此这个政策一定会促进新能源产业的发展。例如,一方面会提高新能源发电设备的出货量,另一方面也会改变这个产业中某些默认规则,将原来由电网兜底发电功率的波动性等问题,转换为市场化解决波动性等问题,真正实现了谁受益谁承担的原则。
免责声明:市场有风险,选择需谨慎!此文仅供参考,不作买卖依据。
责任编辑:kj005
文章投诉热线:156 0057 2229 投诉邮箱:29132 36@qq.com6月21日下午15:30,民生银行福州分行普及金融知识 守住‘钱袋子’网络直播课堂正式开讲。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