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技术加速器,这是我们最近在搞的项目,它是一个长达16周的加速孵化项目,为入选的创业团队提供服务,最高5万美元的创业启动资金,用以在16周内完成产品原形开发。
针对中国的计划,我们跟中国的合作计划,我们希望能跟中国的几个生命科学比较发展的地区有战略方面的合作,我们现在在做的有两个,我们要缩短FDA和研究方面的距离,我们所做的事情就是要把它们的距离缩短,我们希望把跟有很多需求的国家联系在一起,如果各位能够在其中起到作用的话,我希望可以交流合作。
我们跟中国的通过美国华人生物医药科技协会也在跟上海浦东进行交流,而且我们跟西安等中部城市进行沟通,还有比如天津的天士力,北京的傲锐、苏州圣诺入驻蒙哥马利郡。
有人把我们叫做DNA走廊,这是我们想做的一些事情,希望中国成为我们战略的一部分。我希望大家能够加入到我们。
提问:中国的入驻后遇到的障碍是什么?
齐丽莉:我觉得跟期望有关系,经常有中国有钱的人来这里找项目,真正做下来,真正交流之后会知道他们其实并不太懂科学,但是生命健康领域的研发可能时长比较长,收效也不一定会比较明显。
提问:您刚才描绘了一下蒙哥马利郡的情况,我想知道蒙哥马利郡的房子贵吗?
齐丽莉:贵。比上海的好一点点,但是还是挺贵的,是美国最贵的地区之一。
提问:我是做风险投资的,我投资了很多企业,他们也想引入美国的药,一个成功的药经过很长时间到中国来使用的话又要做临床,有没有通道可以加速这个时间?在政策方面,比如美国有批准的部门,中国也有药监局,美国的FDA和中国的CFDA之间能不能并行?
齐丽莉:虽然我不是科学家,但是我的理解就是现在CFDA和美国的FDA有一些东西是双方都认同的,只要符合规定,你不需要从头做起。
提问:目前据我了解时间上是加法,好像不能并行的。
齐丽莉:美国的FDA也在改进官僚的一套体系,美国到目前为止今年所有FDA批准的药和器械加起来已经超过去年了。
提问:怎么把美国的医疗资金和中国的资本混合在一起,我觉得是一个值得探索的课题,会有很多的中国投资家和地方政府会感兴趣,这样的东西可能会更有利于合作,把美国的技术和国外的技术通过资本的方式引入到国内,进入到中国的产业链循环里面里,这是很有意义的事情。
刚才主办方还让我做一个简单的交流,我今天讲的和前面的三位科学家有很大的不一样,前段时间我们所在的机构专门到深圳做了细致的调查,在创新的环境上,我认为深圳的创新环境在中国应该是最好的,我在北京、上海做过专题的调研,但是我仍然觉得深圳非常好,深圳自己做得很努力,我花十几分钟的时间来讲一下我对深圳的感觉。
新华社的瞭望有四本杂志,我们用三本杂志的封面报道来讲深圳的故事,来观察深圳,而且是在总书记在北戴河的会议之前。
瞭望作为创刊20多年的杂志专门介绍了深圳,我们觉得深圳在科技型企业家的培育方面做了很多的努力,在科技管理方面有很多的做法。
瞭望用了六篇文章的篇幅来讲了深圳是一个创客之城,把发明创造作为乐趣的一批人,这是瞭望东方的报道,它在报道中用了一个概念叫新深圳,这是瞭望东方的报道。
我重点讲一讲我在政策层面的一些考虑,这是财经国家周刊的封面报道,还是讲深圳在创新层面领域做的一些尝试,深圳在科技创造这一块到底破解了哪些难题,刚才齐女士讲了蒙哥马利郡,他们从政府的科研机构到企业的孵化培育,其实深圳市也建立了非常好的生态系统,深圳市不仅是在生物医药,包括IT领域,深圳市的创新环境还是非常好的。
深圳出现了大量的四不像的机构,比如说像华大基因,像深圳的先进院,既不是科研机构又不是企业,在深圳的科技人才比在北京和上海更幸福,因为北京和上海的环境并不如深圳好,而且房价也比深圳要贵,深圳市给科技人员有很多福利,住房补贴这一块的补贴政策,我们接触很多企业家的时候,他们说深圳在科技人才这一块正在形成企业家精神,包括马化腾、汪建老师,他们也形成了深圳创新的主体,这篇文章专门介绍了国际生物谷的全球化路径,这篇文章写得还不是很好,没有把深圳怎么和像蒙哥马利郡这样的结合起来共同发展做一个探讨。
深圳的整个资本市场建设和科技的培育孵化,刚才讲的死亡地带深圳市有一套的做法,我们在报道完成之后,中国的领导人习近平有一个加快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讲话,他希望形成几个具有创新示范和带动作用的区域性创新平台,他是在中央财经领导小组的会议,它希望在科技方面提出更多的财力和创新优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