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弥漫说的理论,恒星形成可分为两个阶段,开始时先由极其稀薄的物质凝聚成星云并进一步收缩成原恒星,然后原恒星才发展成为恒星。
巨大的星云
星际空间普遍存在极稀薄的物质,由于分布不均匀而往往分裂成团块,并向中心凝聚,成为弥漫星云。
弥漫星云在逐步凝聚收缩过程中进一步分裂,变成体积和质量更小而密度却更高的小球状星云。 星云很庞大,半径起码有好几光年。它的外原物质自由地向中心坠落,收缩进行得相当快,但也需几百万年的时间才能落到中心区。随着快收缩过程的进行,星云内部的密度迅速增大,温度快速升高,气压也相应增强,随之发生一系列的反应,使外原物质下落的速度和小球状体的收缩速度减缓,即进入慢收缩阶段。
星云的形状各异,人们用肉眼只能看到一个猎户座大星云。
原恒星阶段
一般把处于慢收缩阶段的天体称为原恒星。慢收缩开始后,中心区受强烈压缩而升温并发出热辐射,直到最后中心温度升到约800至1000万度以上,由氢原子核聚变为氦原子核的热核反应提供足够的能量,使内部压力与引力处于相对平衡状态,一颗恒星就正式诞生了。
原恒星进一步形成恒星的收缩过程要持续几百万到几千万年。
|